辐射避难所遭受袭击的频率与避难所人口数量直接相关,人口越多袭击发生越频繁。当人口超过35人时,死爪和匪徒的袭击概率显著增加,而60人以上几乎每隔20-30分钟就会遭遇一次外部威胁。内部灾害如火灾、蟑螂或裸鼹鼠的触发则与房间加速生产失败有关,这类事件无固定周期但平均每小时可能发生1-2次。
袭击的强度取决于避难所当前防御水平和居民装备。大门等级、守卫属性及武器伤害值是关键因素。建议在电力充足的条件下优先升级大门至3级,并安排两名高力量(S)和高耐力(E)的居民驻守,配备伤害15以上的武器。若第一层布局包含相邻的发电站或餐厅,可形成第二道防线,利用敏捷(A)属性居民快速消灭突破大门的敌人。
资源管理直接影响袭击后的恢复效率。治疗针和消辐宁的储备量应至少维持在库存上限的70%,医院和科学实验室需保持全天候运作。遭遇死爪袭击后,需立即对受伤居民进行治疗,避免因血量不足导致居民死亡。探险队伍返回时可能触发额外袭击事件,因此需确保避难所内部有足够战力应对突发情况。
长期应对袭击需要优化居民属性培养。满级居民的血量由耐力(E)属性决定,建议将1级居民训练至17E(基础10点+装备7点)后再派往废土升级,可获得644点最大生命值。同时优先提升力量(S)和敏捷(A)属性,前者增强发电站效率与近战伤害,后者提高餐厅生产速度与战斗攻击频率。幸运(L)属性虽不直接影响防御,但能增加加速成功率与瓶盖获取量,间接支援装备更新。
最后需注意机器人(巧手先生)在防御体系中的特殊作用。它无法参与战斗但能自动收集资源,建议将其部署在深层生产区域以避免战斗损耗。若遭遇裸鼹鼠入侵,需手动将其调离危险区域,否则死亡后需消耗3000瓶盖复活。合理利用机器人可减少资源采集压力,使玩家更专注于防御策略调整。